[下雨] 在这个人人都讲利益的时代,有一位商人却将几十年积攒的家底,砸进一艘报废的“破船”里,只为将它带回中国,这个人就是徐增平,一位低调得几乎被人遗忘的商人。 为了带回这艘船,他甚至把自己的公司拖到破产边缘,但他这样的做法,却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现代海军发展史,当年那艘千辛万苦带回来的“瓦良格”,已经变成了今天威风凛凛的辽宁舰,而他却一度销声匿迹,那么二十多年过去了,徐增平过得怎么样了?
重金买下“烂船” 大家都知道,现在中国海军的航母编队威风八面,但在二十多年前,中国连一艘像样的航空母舰都没有,当时的中国海军,正在从近海防御转向远海防御,但装备跟不上,经验也不足, 那时候谁要是说咱们也得造航母,常常被当成空谈。
可偏偏就是在这个背景下,一艘名叫“瓦良格”的航母进入了大家的视野,它本是一艘苏联时期的半成品,上世纪90年代,苏联解体了, 很多军工企业被甩给了新成立的加盟国,乌克兰就继承了黑海造船厂,这家厂子当时正在建造三艘航母,其中就包括“瓦良格”。
结果国家没了,钱也断了,航母项目自然烂尾,这艘半成品军舰最后停在港口,没人修没人动,就那么风吹雨打,锈迹斑斑地等着命运的裁决,于是当时的中国自然也注意到了这艘航母。你想啊,哪怕只买回一个空壳子,也能用于科研和训练, 我们那时候连航母的实物都没摸过。
但问题来了,国家出面不好谈,乌克兰只接受私人名义买家,而且要求一大堆,标准严格得像是故意为难人,这时候徐增平站出来了,人可能会犹豫三分, 他却几乎是一听说国家想买这船,就毫不犹豫地说:我来试试。
徐增平原是个退伍兵,后来在香港靠投资房地产赚了些钱,他说干就干,说帮国家就是帮国家,没别的弯弯绕绕,乌克兰开出了一系列近乎苛刻的条件: 必须是私人买家,必须提供5000万美元以上的资金证明,还得保证航母不能用于军事用途。
这些听起来就是在筛人,可徐增平硬是靠自己的人脉和诚意,一家一家银行去谈,政府的各种许可文件也一趟趟跑,硬是全搞定了,1998年1月, 他亲自跑到乌克兰黑海造船厂,跟那边谈判,过程当然不容易,人家一开始根本不相信他真能成事。
但这人有股子韧劲,谈判桌上来回几轮后,乌克兰方面终于松口,同意以1800万美元卖出瓦良格号,外加2000万美元的图纸, 钱说多不多,说少也不少,但那可是一艘航母的全部身家。
这时候外界还不知道这个消息,徐增平已经悄悄地把图纸先一步运回国,他知道自己干的是啥,他也知道不能有半点疏忽,图纸一旦在国外出事,国家也得跟着麻烦,他选择的是最快最安全的方式:空运, 先把图纸带回来,那时候他是真把这事当成一场战争来看。
可他还没想到,更难的事还在后头等着他,买船容易,拖船回家可真是难上加难。
三年漂泊,千难万险 1999年初,航母交易完成之后,徐增平以为最难的事情已经搞定,接下来只需要把船拖回大连,然后一切就水到渠成了,但事实证明,航母买得到,未必拉得走, 这艘没动力的庞然大物,光是航线许可就卡了快一年。
最先遇到的麻烦来自土耳其,按照路线,瓦良格必须经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地中海,而土耳其作为海峡主控国,一直对军事装备通过这里特别敏感, 瓦良格号个头太大,拖船形式又特殊,一旦出事就可能堵死整个海峡。
土耳其借口安全风险直接下令:禁止通过,更夸张的是,他们还狮子大开口,要徐增平支付10亿美元的担保金,这是什么概念?10亿美元,对于一个私人企业主来说基本就是打劫,但船已经到了门口, 回不去也过不来,日复一日地停在港口,每天的拖船费,停泊费像烧钱一样往外冒。
最难的时候,一天能烧掉几十万美元,徐增平甚至卖掉了几套房子给航母“续命”,外交团队和他一道在那边跑前跑后,磨了将近一年,最后靠希腊方面出面担保, 土耳其才终于松口,放行通过,这事后来虽然平息了,但那段时间徐增平整个人差点被压垮。
有一次接受采访他说过,那段时间每天都在港口看着那艘船,梦里都在算还能撑几天,可故事远没结束,通过海峡后,瓦良格号还得绕过好望角, 再穿越印度洋,最终抵达中国,原定两个月的行程,最后整整走了三年零两个月。
期间风浪不断,还差点在非洲某海域搁浅,途中许多国家根本不让靠岸补给,一路的后勤补给全靠提前安排的几艘货轮和补给船对接完成, 最感人的一幕是,2002年底,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航母拖队偏离航线,随时可能触礁。
当时船上所有人都紧张到了极点,拖船船长甚至做了最坏的准备,而徐增平,那个时候就站在船头10大配资公司最新排名,冒着风雨死死盯着导航路线,人家问他怕不怕, 他说:都到这了,要是现在放弃,真是白活了。
最终2003年3月3日,瓦良格号终于缓缓驶入大连港口,那一刻岸上挂满了红旗,工人自发放鞭炮欢迎这位远道而来的“钢铁巨人”, 所有人都知道,这艘船来之不易。
而徐增平在那一刻并没有站在聚光灯下,他只是在船尾默默地站着,长舒了一口气,轻声说了句:回家了。
默默守护的英雄 航母回来了,国家的科研团队,造船专家,军方人员马上接手,瓦良格号变成研究对象,被仔细拆解、测量、分析,从外壳结构到动力管线, 每一处细节都成为中国迈向航母时代的关键资料,七年后辽宁舰正式改装完成,2012年入列服役,成为中国第一艘正式航母。
这背后媒体纷纷赞叹国产航母时代开启,专家连连称赞设计和改造工艺,但鲜有人提起那个在风雨中扛下全部风险的商人, 徐增平那时早已悄然退场,没有接受媒体长篇专访,也没有拿这事去蹭流量或包装自己。
相反他甚至谢绝了好几家企业合作的请求,他怕别人拿航母功臣这个头衔做文章,航母归来后,徐增平的公司确实差点破产, 一度他的企业账户连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来,公司债务高筑。可他并没有怨言。
他曾在一次私下场合说:这辈子我就做这一件事,值,后来的几年,他重新整合公司业务,在内地投了一些科技和环保项目,慢慢地也缓了过来10大配资公司最新排名, 2010年前后,他的生意重新站稳了脚跟,创律集团再次在内地拿下几个大型项目。
2013年,他受邀登上已经改装成辽宁舰的瓦良格号,当年那艘锈迹斑斑的庞然大物,如今成为国家海军的门面,他在甲板上走了一圈,眼圈红了, 他没说什么,拍了拍钢板,就像和老朋友重逢。
现在的徐增平已经步入晚年,但他依旧活跃在民间国防科技协会,退伍军人公益组织中,偶尔出席活动,做些捐赠。有年轻人问他:你后悔吗?如果那笔钱留着,可能是另一个商业帝国,他笑笑说: 钱再多,也买不到看到辽宁舰入列那一刻的心情。
在历史的长河中,有些名字会被写进教科书,有些人则被时间悄悄带走。但不管有没有人记得他,那个在海风中守着锈船回家的身影,注定值得被铭记。
极速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